我們不斷催促孩子,孩子的動作是否變得快起來了呢?事實上是真沒有。于是,父母會提高音量,甚至大吼大叫,話說得越來越難聽,從一開始言語上的沖突飆升為肢體上的沖撞。
父母想不明白是哪些原因?任老師來分析:孩子專心致志拼圖、搭積木、做作業(yè),他不希望被打斷;父母經(jīng)常答應的事沒有做到,孩子有了抵觸情緒;對孩子發(fā)號施令的長輩太多,他不知道該聽誰的,于是干脆選擇誰都不理。
三點建議:
①對孩子專注做的事不打擾。父母發(fā)出命令之前要先觀察一下孩子在干什么,受到干擾后會不會生氣,不隨意打斷孩子的專注。如果一定要中斷孩子所做的事,可以輕聲和孩子商量:你做的這件事很有價值,但現(xiàn)在要趕緊寫完作業(yè),明天才能有時間出去游玩。孩子理解了,才會乖乖配合你的行動。
②對微不足道的小事別責備。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,父母無需在一些問題的細枝末節(jié)上過度消耗孩子的精力?!疤鞖饫?,快去把毛衣穿上?!备改负昂⒆哟┮路?,他口頭答應但遲遲不愿行動。其實他在想,我不冷,為什么要想穿?孩子上學后,凍得鼻涕直流,有教訓了就有經(jīng)驗了,今后對父母的友善建議也就愿意聽了。
③對力所能及的事允許犯錯。如果不催不吼,孩子會不會把事情弄得一團糟??赡軙粫恢痹愀?。像整理書包,先“教”孩子整理書包,接著把“整理書包”交給孩子。至于如何整理、整理到什么程度,咱們不要碎碎念,給足孩子時間去體驗,他們才能從實際生活中明白:自己是誰,要承擔什么。即使事情做得不好,也會明白什么事是自己的,什么事是別人的,一旦出現(xiàn)問題,就會意識到這是自己的責任,反思、改進的機會不就來了。